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電影衍生品「金礦」亟待挖掘

「汽車人,變形出發!」 ——在時隔兩年之後,「捲土重來」的《變形金剛2》混合著所有「剛絲」對機器人的崇拜與回憶,迅速席捲全球,上映10餘天來,各大影院幾乎場場爆滿。

    「電影熱映,把變形金剛玩具也推到了一個新的銷售高峰。」主做變形金剛玩具銷售的北京「玩具東西」店主王小蒙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玩家的表現可以用「火暴」來形容,他位於永定路附近的小店舖日營業額在千元左右。

    而借「大黃蜂」、「擎天柱」、「威震天」們的東風,「美特斯邦威」的「大黃蜂」T恤即變成了該品牌在淘寶上賣得最好的圓領短袖。

    在《變形金剛》粉絲Fiona看來,30多歲的自己並不適合穿「學生才穿」的美邦,可她還是忍不住去網絡上訂購了一款,「這樣會感覺比較酷」。

    除了美特斯邦威,孩之寶還與世界各地的公司達成了至少250項以上的品牌授權協議,包括授權給富蘭克林運動用品公司生產輪式產品,授權給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設計書籍版式等。

    眼瞅著「變形金剛」變成了「吸金金剛」,笑得最開心的應該是美國孩之寶(Hasbro)公司了。「如果《變形金剛2》在國內票房預測有5億元,衍生品銷售至少能達到1億元。」資深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人、北京環業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華偉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孩之寶」官方數據則透露,公司年營業額超40億美元,僅在中國,20年累計賺走50億元利潤。

    「有人曾做過統計,美國拍一部電影花1億美元,很可能收回3億美元的票房,但票房收入卻佔不到整個電影收入的30%。」北京電影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謝博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外,電影衍生品帶來的產值遠遠高於電影作品的票房收入。

    謝博認為,電影應該是一個產業鏈,我們通常在影院看到的作品只是這個產業鏈的「火車頭」,「目前人們對電影的關注點大多還集中在票房上,比較忽略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利用這個重要階段,而這恰恰是現代與傳統電影產業的重要區別。」

    「提到電影衍生品,現在人們有一種誤區,認為拿一些批發市場上有的小商品,打上電影的LOGO、片名就算電影衍生品了,這肯定不是。」中國動畫產業促進會副秘書長李天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告訴記者,「在日本,動畫片還在人物設計階段時,就會有包括玩具商、服裝商在內的各類公司一起參與策劃、開發。」

    「衍生品的開發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原型及富有遠見的衍生品市場開發人員」,楊華偉稱,目前,國內電影很多只有發行權,沒有原授權,因此不具備開發衍生品的條件;或者是有授權,但沒有開發衍生品的意識;同時,由於國內缺乏專業授權公司,也沒有行業規範,所以,導致中國的電影衍生品市場一直是一座未開墾的「金礦」。

    李天平則認為,電影衍生品在中國不夠發達,是因為消費能力還沒有深入到衍生品產業鏈層面,而「衍生品應該挖掘影片內在的東西,開發與影片相應年齡層次觀眾喜歡的東西,並以不同的價格定位涵蓋消費的各個層面。」他說。
返回列表